当你未曾亲历过某些事,往往会觉得它们异常可怕,甚至让人望而却步。但一旦你亲自经历过,你会发现自己竟然可以毫无畏惧,内心变得无比坚强。你会突然意识到,一个人能变得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坚韧。
这番话,出自一位衣食无忧的富家小姐的口中,令人难以置信。她经历了怎样的磨难,才会说出如此深刻且成熟的话语?
1917年,澳大利亚华侨郭标在孙中山先生的邀请下,携兄弟郭杰一同带领全家回到上海,开设了当时最为时尚的百货公司——永安公司。郭标的最小女儿黛西,也随家人一同回到祖国。
在澳大利亚的生活,黛西宛如童话中的公主,她住在一个美丽的别墅里,四周围绕着玫瑰花园,还养着一匹心爱的马。如果你看过《乱世佳人》,或许可以将黛西的形象与电影中的女主角斯嘉丽相对照。
展开剩余78%面对即将放弃这份富裕生活,年仅六岁的黛西能否愿意?当时的父亲原本计划让她留在澳洲,而自己带着家人回国创建事业。然而,家人对此表示担忧,最终黛西选择跟随父亲回到上海。
黛西从小在澳洲长大,英语成了她的母语,而中文对她来说则是一个挑战。为了弥补她的语言差距,郭标为她送去了上海一所声誉显赫的女子学校,这所学校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女性,包括宋庆龄、宋美龄与张爱玲。
这所学校采用中西合璧的教育模式,课堂上使用美国的教科书,学生们不仅要掌握知识,还要学习日常生活技能,如穿衣、梳妆、叠被等,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。尽管这些女孩们都来自名门望族,学校始终强调独立性的重要性。
在这里,黛西的日子过得如同一场梦:她享受美味的早餐——鸡蛋、牛奶、黄油和中式肉松与粥,学校的客厅里,沙发、地毯和留声机为她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,女孩们尽情展现着自己的个性与风采。在这所学校,她也收获了一个新的中文名字——郭婉莹。
1928年,19岁的郭婉莹从学校毕业。对于从这所学校毕业的女孩来说,往往有两条路:要么选择结婚生子,要么选择出国继续深造。然而,郭婉莹选择了后者,心中憧憬着出国的生活,然而,她的父亲并未同意,认为她应当留在国内,早日结婚,过上稳定的生活。
经过一番安排,郭婉莹与一位世交之子订了婚。这场婚姻的背后,实质上是一次商业联姻,目的是通过联姻来扩大家族的势力。对于从小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她来说,这样的安排并不陌生,她选择了接受。
然而,婚后不久,郭婉莹与未婚夫的关系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美好。她逐渐发现,这个男人与她的思想和认知完全不在同一个频道,于是,她果断决定解除婚约。
郭婉莹对于知识的渴望未曾改变,虽然父亲不允许她出国留学,但她依然决定留在国内,继续求学,于是,她选择了燕京大学。进入燕京大学后,郭婉莹报考了心理系,并在那里遇到了她一生的伴侣——吴毓骧。
吴毓骧,虽然是林则徐的后代,但家族早已没落,他凭借自己的实力考入了大学。吴毓骧是一个非常独特的人,传闻中他曾通过相亲时的300元,要求对方随便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,结果对方买回来的是一堆布料和化妆品,于是他直接拒绝了这门婚事,表示“这样的人并不适合我”。
吴毓骧和郭婉莹的相遇,注定是一场美丽的碰撞。两颗有趣的心灵迅速产生了共鸣,不久后,他们结婚并共同组建了家庭。
那时的郭婉莹,比她在澳洲时还要快乐。她拥有了一座按照自己喜好装修的漂亮房子,也拥有了自己选择的丈夫,而不是父母安排的婚姻。她们的生活似乎如电影般美好,甚至连家里的圣诞树都高高耸立,美丽得让人仿佛进入了梦境。
然而,生活的剧情总是不缺乏波折。吴毓骧曾经会带着郭婉莹参加社交聚会、出席宴会,但当郭婉莹因难产而痛苦时,他却去打牌。即使是生死攸关的时刻,他依然没有表现出任何关心,这种冷漠的行为为后来的事情埋下了伏笔。
女儿出生后,吴毓骧依旧我行我素,整日沉浸在和朋友们的聚会中,对家庭和孩子漠不关心。尽管郭婉莹心生不满,但她并未阻止他,心中默默期待着吴毓骧会有所改变。她认为,只要他的心还在家中,关心家庭,自己便可以忍耐。
然而,郭婉莹的信任换来了背叛。吴毓骧早已有了新的爱人——一位寡妇。得知此事后,郭婉莹并没有表现出愤怒或痛苦,她整理好自己,带着姐夫前往寡妇家。当那位寡妇打开门时,郭婉莹看见了坐在沙发上的吴毓骧,她依然冷静如水,微笑着对他说:“我来接你回家。”
这一幕让吴毓骧和那位寡妇都陷入了震惊。最终,吴毓骧没有发出任何抗议,默默地跟随郭婉莹回家。回到家后,郭婉莹依旧对吴毓骧如故,并没有责骂他,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。
有些人看到这里会感到愤怒,认为郭婉莹应该果断离婚、让吴毓骧净身出户;也有人会感到悲哀,认为她深受那个时代婚姻观念的影响。但无论外界怎么看,郭婉莹最终选择原谅了吴毓骧。对她而言,家庭和睦比什么都重要,她无法失去丈夫,也不愿让孩子失去父亲。
幸运的是,吴毓骧从此改过自新,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。尽管婚姻曾给她带来极大的痛苦,郭婉莹从中学到了坚强。她的坚强,或许也伴随着许多无法言说的委屈和无奈。
发布于:天津市方道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