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是否曾凝视一幅简单线条画,却仿佛看到了实际并不存在的图像?这其实是大脑制造的幻觉。9月15日发表于《自然·神经科学》期刊的研究中,科学家不仅定位了负责感知视觉幻觉的特定神经回路和细胞类型,更通过激光技术成功激活了这种幻觉现象。
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与西雅图艾伦研究所组成的团队发现,一种被称为"IC编码神经元"的特殊细胞,通过"循环模式补全"过程促使大脑感知到不存在的物体。研究人员通过观察小鼠观看幻觉图像时的脑电活动,使用双光子全息光遗传技术,用激光束刺激这些特定神经元。
令人惊讶的是,即使没有幻觉图像存在,仅靠激光激活IC编码神经元就能引发与真实幻觉相同的大脑活动模式。该研究第一作者、现就职于首尔大学的申惠英解释:"这类神经元具有驱动模式补全的特殊能力,可能通过独特的突触输出连接方式高效重建视觉模式。"
这种幻觉现象源于视觉系统中的"自上而下"反馈循环。当大脑接收到不完整的视觉线索(如残缺的方块角)时,高级视觉区域会解读为"这是一个方块",并将该指令传递至初级视觉皮层。IC编码神经元随即根据指令生成神经活动,使我们感知到完整的幻觉物体。这项研究首次在小鼠身上证实了这种反馈回路的存在。
展开剩余40%该发现对神经系统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。艾伦研究所副研究员杰罗姆·勒科克博士指出:"在精神分裂症等疾病中,大脑会出现异常活动模式,随机产生物体表征。只有弄清这些表征的形成机制及细胞协同工作原理,才能开发有效治疗方法。"
研究通过艾伦研究所的OpenScope计划实现,借助"神经像素探针台"等尖端设备,科学家使用六组探针完成了全脑范围的电信号记录,以毫秒级精度观测了大脑中的实时反馈回路。
这项突破性研究将视觉理解从被动的感官接收过程,转变为大脑主动构建感知的动态过程,为探索大脑如何解读和塑造现实体验开辟了新路径。
如果朋友们喜欢,敬请关注“知新了了”!
发布于:北京市方道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